Ecosphere: 由3M™ 中空玻璃球及創新合作而生的永續解決方案
發佈日期: 2021年8月6日
世界各國制訂的氣候目標,為建築、技術和材料產業的創新提供了機會,而歐盟具有野心的氣候目標也不例外。七年前,3M先進材料部門 (AdMD) 的 3M™ 中空玻璃球團隊接受了讓歐洲城市建築透過隔熱解決方案降低能源使用度的挑戰,讓這些有歲月痕跡的建築能減少碳排放。根據歐盟統計,歐洲有超過75%的建築需要進行能源改造。
歐洲綠色協議是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旨在透過應對氣候和環境挑戰使歐盟經濟更具永續性。作為歐洲綠色協議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掀起了「改造浪潮(renovation wave)」專案,目標透過永續的方式解決舊建築的問題。對新建築解決方案的需求很清楚:建築佔歐盟能源消耗的 40%,佔能源消耗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的 36%。需明顯降低這些排放量,讓歐盟達成2050年的氣候中和目標。
這就是3M先進材料部門的客戶德國建築材料製造商 Maxit 的重要工作。2013 年之前,Maxit正研究在塗料中使用3M™ 中空玻璃球,以其高性能、高經濟效益的特性作為傳統填料的替代品。了解這項 3M技術後,Maxit 希望利用3M產品來研究永續建築絕緣材料的可能解決方案。3M對3M™ 中空玻璃球的潛在新應用感到好奇和興奮,於2013年與 Maxit 及德國教育研究部合作,提出專案資助,使團隊能夠研究在絕緣和建築材料中使用3M™ 中空玻璃球。
「Ecosphere」 誕生了
該專案於2014-2017 年獲得資助。在此期間,3M先進材料部門與大學合作夥伴拜羅伊特大學和魏瑪大學合作研究,蒐集技術成果並研究 3M™ 中空玻璃球如何為歐洲基礎設施更永續的未來做出貢獻。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兩年的產品開發,由 3M 中空玻璃球製成的礦物基噴塗絕緣材料 「Ecosphere」於2019年在慕尼黑全球最大的建築博覽會上亮相。它吸引了展覽上所有人的目光,包含政界領袖、媒體和產業專家。
其他傳統的建築絕緣材料有許多問題,如易燃、易發黴、不夠永續及不可回收等問題,3M及Maxit等合作夥伴意識到需要解決這些問題。Ecosphere則不僅是一種更永續的絕緣選擇,它還具有容易使用、100%礦物基、不易燃與耐用等特性。除了解決傳統絕緣材料的一些重要缺陷外,Ecosphere可應用新舊建築上,許多古老建築受到文化資產保護,在翻新的時候不能破壞外觀,而傳統的絕緣材料無法做到這一點。
「Ecosphere是一款獨一無二的產品。」3M德國的客戶經理 Marcel Schwemmer 表示,「這些產品特性解決了很多問題,比市場上的任何產品都好十倍。」
未來展望
3M™ 中空玻璃球已應用於許多產業,包括汽車、電子、水泥、油漆、塗料等。自 Ecosphere 推出以來,3M收到了乾粉砂漿領域等企業的大量需求,希望利用 3M的創新和技術。由於3M 和 Maxit 之間的密切合作,這種在 Ecosphere 產品中使用 3M™ 中空玻璃球的新應用取得了成功。沒有多少團隊能夠以不同方式思考,堅持完成一個 7 年以上的專案。
「我們很容易忽視我們為客戶創造更永續選擇的目標,因此一開始Ecosphere似乎是一個遙遠的概念,需要更久的時間來完成。」3M 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應用工程專家Friedrich Wolff說,「我為這個團隊的耐力以及我們在實踐永續理念的成功感到自豪。」
該解決方案不僅是 3M™ 中空玻璃球技術的新應用和市場的新機會,還是 3M 使命和價值觀的有力證明。3M與Maxit透過合作、不斷的實驗與3M科學力創造的全新的解決方案。Ecosphere不僅解決了 Maxit 的問題,而且還協助歐盟達成其永續目標,且將影響世界各地的社區並解決世界上最大的挑戰之一。
3M 全球事業部經理 Rene Kraemer 表示:「我們能夠跳出既有思維模式,合作成功打入一個新市場,這是一次令人興奮的經驗。」
3M™ 中空玻璃球的應用是無窮無盡的。積極、熱情和堅持不懈的3M先進材料團隊期待與新客戶合作機會,來幫助他們解決最棘手的挑戰。
請至3M.com/sustainability了解更多3M 如何對地球產生更多正面影響的訊息。
【關於3M】
3M減輕電纜的重量,讓電力傳送到更多家戶;幫助工業製造業者消耗更少、產能更多;自動化醫療照護系統讓醫療人員適時取得正確資料。1902年成立的3M公司長期致力於整合並應用科學增進生活的美好。2020年全球營業額達322億美元,3M全球員工超過9萬人,與遍及全球各地的顧客並肩同進,滿足客戶各式各樣的產業需求。3M自1969年起深耕台灣,目前有超過千餘位員工在製造、研發、業務行銷等不同領域提供顧客服務。3M透過環保、企業社會責任、經濟發展各領域的實踐為全球永續發展提供實質貢獻,3M運用科技改善生活。
【新聞聯絡人】
美商3M台灣子公司
品牌暨溝通辦公室 陳彥樺
T:(02) 5562-0513 M:0911-613-625
品牌暨溝通辦公室 馮慧君